5月27日,在泰康資產主辦的“資產配置荒下的另類投資”論壇上,泰康資產來自股權、債權投資的兩位部門負責人分享了泰康關于另類投資未來走向的觀點。泰康資產股權投資中心董事總經理譚祖愈指出,險資股權投資需構建生態創造價值。泰康資產副總經理、基礎設施及不動產投資中心董事總經理李振蓬表示,另類投資應主動轉型擁抱變革。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教授劉洪玉,分期樂集團總裁吳毅,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也在論壇上分享了他們對于房地產行業、互聯網金融、保險資管業發展的觀點。
險資股權投資需構建生態創造價值
泰康資產股權投資中心董事總經理譚祖愈認為,要在經濟新常態下尋求投資回報,需要關注較長投資期限的資產,主動管理生態、深入挖掘價值,進行國際化資產配置。從保險資產配置的趨勢和共識,另類投資在資產配置份額中比例提高,保險資金海外投資快速增長。但在L型經濟時代,股權投資管理的難度提升:實體經濟回報趨于下行、股權投資市場監管愈加嚴格、一二級市場價格套利空間萎縮。綜合來看,增大股權投資是整個市場的趨勢,但難度大,需要專業的團隊以專業的態度做專業的事。
譚祖愈分析了保險行業的股權投資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具體來看包括可投行業范圍相對較小、為保證保險資金安全很難投資早期項目、很難利用第三方的資金、流程通常較為復雜、缺少市場化的激勵機制、人員配置不夠專業化等。對此,譚祖愈認為解決之道一是在于持續穩步提升股權投資組合規模,深耕重點行業,二是穩妥堅定地進行海外配置。他透露,泰康目前海外已投項目累計金額超過 30億元,包括英國倫敦金融城商業寫字樓、紐約核心區域多家酒店、全球知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LP投資、芝加哥商務區地標商業寫字樓、紐約曼哈頓Soho區高端住宅等。
譚祖愈在論壇上揭秘了泰康股權投資哲學——“價值投資+生態構建 +組合管理”,即基本面遵從價值投資,圍繞自己的核心業務資源,搭建投資生態系統,圍繞泰康的業務條線延伸出大健康生態系統,以保險的業務性質促成大消費生態系統,通過結構化設計管控風險,進行海外特殊資產組合投資。
譚祖愈還透露,未來有五大驅動因素助力泰康股權投資的發展。泰康已制定明確的股權投資策略;集大健康和保險優勢,泰康各層面大力支持、合作重視風控,清晰區分保險和投資不同的風控要求,在部門設置具有前瞻性,早已建立完善的投后管理團隊,專業化、國際化的投資團隊。
另類投資應主動轉型擁抱變革
泰康在另類投資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創造了險資另類投資領域的若干項創新。第一批獲得另類投資資格,產品信用評級高,風險可控,累計產品注冊規模年均復合增長34%,為公司資產配置貢獻了良好的收益。2011年至2016年一季度,除2015年(股票市場因素),泰康資產另類投資產品的受益人平均收益率均大幅高于保險行業資金平均收益率,最高時達到230bp。
泰康資產副總經理、基礎設施及不動產投資中心董事總經理李振蓬指出,另類投資應主動轉型擁抱變革。當前市場面臨去產能、高杠桿、資產荒、信用風險等挑戰,優質資產難以尋找,非標投資規模出現不同程度下降,信用風險逐步暴露。她還進一步分析了另類投資業務這些年的轉變。自2006年以來,行業所做的保險資產債權投資計劃、“名股實債”股權投資計劃屬于高信用等級私募債類業務,這些業務在當時加杠桿的周期中,適應了投資人、融資主體和經濟發展的需求,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和壯大,也奠定了另類投資在保險資產配置中的重要地位。而在目前的去杠桿周期、風險逐漸暴露、高信用企業收緊債務融資、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傳統的債權融資產品生存空間收窄。
對于未來的轉型方向,李振蓬表示,另類投資未來將由債權投資模式轉為股權投資模式,由看重主體信用轉為看重以專業資產管理能力為基礎的資產信用,由注重規模轉為注重質量效益,以實現業務可持續性、盈利能力的增強。
李振蓬認為努力實現再平衡的中國經濟將會為另類投資業務的轉型提供機會。在利率下行周期,可以通過另類投資,獲得流動性溢價,也可通過專業化管理,獲得α,提升組合投資收益水平。在結構性改革中,勢必增加各類資產價格的波動性,而價格的波動為逆向投資提供了可能。
李振蓬表示,從未來的投資機會來看,應以“有穩定現金流、長期限”為主線,研究和挖掘細分市場,積極進行非上市股權投資;分散風險,進行全球化配置穩步推進能提供較好的現金收益和總收益的境外投資,區分市場情況,謀定而動,循序漸進、講究策略;以“風險可控”為前提,以“財務穩健、追求質量和效益,提高運營效率”為主線,以多種方式滿足傳統客戶的多層次融資需求。她還表示將重點關注景氣度高的行業、高資質的政府融資平臺、補齊短板的基礎設施項目、與國家重大戰略有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