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好!阿姨好!”走進養老社區的每一個活動區,陳東升都熱情地和他們打招呼。
在北京市昌平區一處占地十七萬平方米的核心區域,一幢幢高樓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里是泰康保險集團首個旗艦醫養社區——泰康之家·燕園。候鳥式的醫養產業布局,已成為國內同業效仿的轉型樣本。
泰康正在中國推動一場養老革命。而這場變革的倡導者和推動者,正是泰康的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升,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
巧合的是,就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的前幾天,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正式發布,泰康保險集團以240.58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榜單第489位,邁入全球大型保險金融服務集團的行列。
回顧二十六年創業經歷,陳東升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機會,這個機會總為最先敏銳發現的人所準備。而一個國家要繁榮,就要永續企業家精神,讓一波一波、一浪一浪創業創新的企業家登上經濟大舞臺。”
2018年7月27日,中國泰康保險董事長陳東升在泰康之家養老社區北京大學資深教授錢理群家探訪。
知識改變命運 他抓住了人生的第一次機會
1977年冬天,一代人的青春被“恢復高考”重新點燃,570萬出身不同、年齡懸殊、身份迥異的人一同涌入考場。
自此,“知識改變命運”的號角響徹神州大地,出生于湖北省天門縣的陳東升迎來人生第一個轉折點。
“機會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當1979年陳東升考上武漢大學政治經濟系的時候,他更加篤信這一點。
自小,他愛讀書,小學時期的他是天門縣新華書店的“VIP客戶”,高一的漫漫長夜里則有《馬克思傳》相伴左右;他愛分享,成立學習小組,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一起讀書進步,是天門有名的“小老師”;他愛鉆研,在微生物實驗站做技術工人,用四年的時光自學了化學和微生物學。
陳東升求知若渴、拼搏進取的精神,在進入武大校園后再度放大。彼時的武漢大學,云集了董輔礽、吳紀先、譚崇臺、劉滌源等知名教授。
在改革開放剛剛起步、信息尚閉塞的時代,這些“大家”對世界、對國家、對經濟的獨到見解和判斷,震撼著這位剛滿20歲的青年。
課余時間聽百家爭鳴未能完全滿足陳東升的求知欲望,他還利用周末,跑到各位教授家敲門求教,每每聊到日落還意猶未盡,只能留著問題等待下個周末的到來。
回首校園時代,陳東升不僅掌握了扎實的經濟學基礎知識,還培養出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這既幫助他分析宏觀經濟發展趨勢、捕捉時代變動信號,也為他后來為官、經商奠定厚實的理論知識。
在武漢大學珞珈山頂的一塊石頭上,一個大大的“始”字見證了一個青蔥學子人生出征的雄心壯志。那是1983年陳東升即將畢業離校時刻下的,為此,他專門回老家找老石匠拜師學藝,為的是銘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時隔三十多年,當我們再問及此事,已經“耳順”之年的陳東升自我調侃:“當時確實是熱血沸騰!”
毅然棄官下海 他選擇在商海中沖浪
“哪一天十億中國人都想發財的時候,就是中國經濟有大發展的時候!”1985年,在廣州的一次學術研討會上,陳東升語驚四座。
其時,陳東升任職于外經貿部國際貿易研究所發達國家研究室。浸染于對發達國家的研究,“發展是硬道理”漸漸在心中發芽。
1992年,是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的關鍵年頭。年近九旬的鄧小平登上一列沒有編排車次的普通綠皮火車,在南方四省市發表講話,春天的故事就此拉開序幕。
“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點,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鄧小平南方講話,激發了大批人的創業激情。
彼時,陳東升已經被調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下屬的《管理世界》雜志做副總編,策劃推動了“中國500大企業評價”。正在猶豫是科學報國、實業報國,還是教育報國的陳東升做了一個決定——實業報國。在他看來,經濟決定一切,沒有一大批世界級的企業,中國的強盛就不存在。正是通過對世界500強的研究,陳東升發現,一個國家的經濟地位和擁有的世界500強數量是成正比的,國家的強盛一定表現為企業的強盛,不能擁有一批跨國大企業,國家的強盛實際上是一句空話。也因此,他不再滿足于只做研究和評價工作,“創業”這個念頭在其心中慢慢萌發。
他毅然放棄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雜志社副總編輯職位,放棄了副局級待遇,選擇下海“沖浪”。
當年,國家體改委發布《股份有限公司規范意見》《有限責任公司規范意見》,讓包括陳東升在內的一批人異常振奮。“兩份文件放在手提包里,天天看,都磨薄了。”陳東升回憶,以前不知道資本從哪兒來,有了這兩份文件后,就可以去募集資金,可以去根據商業模式尋找投資人,這是中國企業發生真正變革的轉折點。
1993年,他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具有國際概念的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1994年,他和弟弟陳平一起創辦了國內著名物流公司宅急送。
1996年,他創辦了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時代造就了‘92派’企業家。”陳東升把自己這一批知識分子和官員下海創業的人歸納為“92派”。他認為,“92派”是新中國現代企業制度的試水者,與之前的中國企業家不同,他們率先了解、尊重和遵循市場規律,當然,更有幾分振興經濟的家國情懷。
今年初,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陳東升這樣回顧自己當年的下海之舉:“以1992年為限,如果提前五年下海,人家一定說東升肯定犯錯被開除了;假如我提前三年下海,一定說東升混得不好沒本事;到1992年下海的時候就是英雄,所以沒有整個社會價值觀形成共識,就沒有今天。”
專注保險業 搶占市場經濟的灘頭
作為“92派”代表人物,陳東升闖入保險業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在1990年一次訪問日本的經歷讓陳東升印象深刻,在他心里埋下了種子,那就是“保險”。
“到東京看到最高的摩天大廈都是保險公司的大樓。當時在經濟研究中發現,無論在日本還是歐美,人壽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是國民經濟中長期資金的重要來源。”陳東升回憶道。
當時,別人申請的都是熱門的證券公司、信托公司和時髦的城市信用社,只有陳東升堅持申請人壽保險牌照。好多人覺得不可思議。但陳東升堅信:人壽保險是個非常好的產業。
經過四年漫長的批籌,陳東升終于成功進入保險業,于1996年創立泰康人壽,取意“國泰民康”,成為《保險法》頒布后國內首批股份制保險公司。
“因時而生、因市而興、因勢而變”是陳東升對泰康人壽的總結。在那個激蕩人心的時代,談及泰康人壽未來時,陳東升喊出豪言壯語:在專業化、市場化、規范化指導思想下,成為真正一流的大型保險金融服務集團。
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深厚的理論背景、多年宏觀經濟研究的積累、成功的企業管理實踐,這些都成為陳東升孕育創新見解的土壤。“創新就是率先模仿”,生動詮釋了中國經濟及企業發展的后發理論和當時的創新模式;“一張保單保全家”到“買保險就是尊重生命”到“從搖籃到天堂,保險呵護一生”再到“讓保險更安心、更便捷、更實惠,讓人們更健康、更長壽、更富足”,則見證了中國壽險業產品不斷豐富、內涵不斷深化。
也正是基于這些見解和格局,泰康準確地把握住每一次時代給予的機遇,成就了今天的創新發展。
泰康正向陳東升當年豪言壯語中提及的目標一步步接近。現在泰康通過虛擬保險產品與實體醫養服務的跨界融合,整合全生命產業鏈,已從一家傳統的保險公司,升級為一家創新型、致力于構建大健康產業生態體系的保險金融服務集團,邁入了全球大型保險金融服務集團的行列。
布局醫養產業 推動中國的養老革命
從青春年少到花甲之年,陳東升親歷了改革開放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看到了中國面臨的巨大現實問題———老齡化日趨嚴峻。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有2.4億。
“即使是老了,也要優雅地老去!”2007年一場婚禮激發了陳東升整合全生命產業鏈,探索醫養健康產業的決心。
陳東升認為,養老要惠及大眾,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健康、活力、優雅、獨立的老年生活。為此,他探索虛擬保險產品與實體養老社區的跨界融合。
截至目前,泰康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12個核心城市投資建設養老社區,可提供養老及護理床位近2萬張,已入住約1500戶居民。
除此之外,陳東升還創新實踐“一個社區,一家醫院”的理念,即在養老社區配建以康復和老年病為特色的醫院,建立以長期健康管理為目標,以老年醫學為中樞,整合急癥轉診、長期護理、預防保健及康復治療的醫養康護體系。
目前,泰康已戰略控股南京泰康仙林鼓樓醫院,聯手同濟醫院,建設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啟動泰康西南醫學中心,著力打造多個醫教研一體化醫學中心。同時,燕園康復醫院、申園康復醫院、粵園醫療中心已步入運營階段。
“未來,泰康將與國內外頂級醫療機構合作,在武漢和成都打造華中醫學中心和西南醫學中心。通過醫學的教育科研反哺醫養建設。”陳東升向上證報記者自豪地介紹。在泰康之家·燕園,記者見到了北大知名學者錢理群教授。錢老曾笑言自己“破釜沉舟”,“沒給自己留后路”,賣掉北京的房子來養老。
在泰康之家提供的新居里,掛著錢老在佛羅倫薩拍的照片,擺著從老宅搬來的藏書和工藝品。“走廊很寬敞,可以遠眺蟒山,我經常坐在那里,喝喝茶,看看報紙。”錢老說,“這里能夠安靜地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這才是我心目中的安度晚年。”
在泰康養老社區,像錢老這樣的老年人有上千位。而在陳東升的“藍圖”里,醫養融合社區還將有2.0乃至3.0版本,即不斷降低成本,讓高品質養老服務輻射更大的人群,契合時代發展的需求。
從當年的學者型官員,成長為今日橫跨行業的商界領袖,陳東升的成功既是時代的產物,也是其自身奮斗的結果,更來自于他對中國經濟轉型趨勢的把握,以及對“創新引領發展”這一理念的篤信。
看好時代、看對大勢、看準市場,“與時代共榮”的背后,陳東升的成功實踐頗具歷史標志性意義。
(上證報記者 劉冬賦 李丹丹 陳婷婷)
記者手記
“不安分”的陳東升
成熟睿智之外,還有一顆不安分的心。這是記者對陳東升感受特別深的印象。
事實上,無論是求學還是為官、從商,陳東升從來沒有安分過。
翻開他的閱歷,陳東升身上有許多標簽,“‘92’派企業家”或許是他最受用的一個。
1992年,一大批黨政干部下海經商,形成了以陳東升、田源、毛振華、馮侖、潘石屹等為代表的“92派”企業家。
“92派”和1984年前后創業的企業家相比,少了些草莽氣息,多了些家國情懷。
還在《管理世界》雜志社任副總編的時候,陳東升領銜組織評選了“中國企業500大”,在當時引起轟動,《人民日報》還頭版頭條作了報道。但是,陳東升卻在“中國企業500大”和“世界500強”的比較中思考了一個問題:沒有一批世界級的企業,中國的強盛就不存在。
當改革開放的潮水涌來,陳東升的不安分不言自明。
但陳東升的不安分是經過長久思索的,是理性的。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尋找一個行業空白,創造一個行業標桿,帶動一個行業發展,這是陳東升們的初心。
比如,陳東升創辦嘉德拍賣,一開始就瞄上了著名的蘇富比,從小到一個表格、一份單據、一個手提袋,大到各項制度、規則,他都以世界級眼光去衡量。
嘉德拍賣成為中國拍賣業的拓荒者。
創辦泰康人壽也是如此。在日本的一次考察經歷,讓他認識到保險公司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于是他就想做人壽保險公司。他認定,保險公司可以做成世界級企業。
看似偶然,對陳東升來說,這是必然。
經過二十多年的深耕細作,截至2017年底,泰康管理資產超過1.2萬億元,累計服務客戶規模已達2.25億人,服務企業客戶超34萬家,累計支付理賠金額351億元,累計納稅375億元,累計捐贈公益善款超過4.3億元,帶動76萬人就業。泰康躋身世界500強。
陳東升說,做事業就是要把一個企業做好,成為品牌,對社會有貢獻,只有實現了社會的價值才能最終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所言非虛。
2009年,泰康成為第一個用保險資金投資養老社區的試點。
對很多投資人來說,大型的養老社區是一個重資產、長周期、非高回報的領域,風險很大。陳東升帶領團隊考察了全球20多個養老社區,看到老人們在養老社區里過著充滿活力、有尊嚴的生活后,他決計干下去:“讓每一個人都能富足而退,優雅老去。”
在保險業,由泰康推動的養老社區已是業內的標桿。十年來,泰康布局醫養產業體系,至今已在全國布局12個大型醫養融合養老社區、3個大型綜合醫療中心,還投資了制藥、醫療、人工智能、健康大數據企業,打造了一個龐大的健康生態體系。
北京的燕園、上海的申園、廣州的粵園、成都的蜀園……一條全功能、大規模、高品質的連鎖養老產業鏈正在泰康漸次鋪開。“保險、資管、醫養三大板塊協同發展,泰康已找到了一個獨特的商業模式,形成了一個閉環的商業生態。”熟悉泰康的人都如是評價。
從評“中國企業500大”到“創世界500強”,陳東升夢已成真。但是,已是“耳順”之年的陳東升依然不安分:“我要把過去的六十年丟到一個盒子里封存起來,開啟人生新的征程。我的人生只有一個目標,用市場經濟的方法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這就是陳東升!
(本文圖片由記者 史麗 攝)
編輯:黃蕾 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