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發布的世界500強榜單中,成立22年的泰康保險以240.58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居489位。
“從世界500強公司數量來比較,中國有120家,但沒有一家大健康企業。美國有126家,其中IT高科技有18家,生命健康企業12家、5家制藥廠。” 泰康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康保險或泰康)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東升向《英才》記者透露,未來泰康要打造一個大健康領頭企業。
對于陳東升的遠見,《英才》記者早有領教。2016年,保險業掀起舉牌浪潮。當時,保險新貴在A股市場開疆拓土,壽險前六名有四席被投資驅動型險企占據。彼時,陳東升卻十分淡定:“一切都要看長遠。”
回顧陳東升的創業歷程,1993年創立嘉德拍賣,1994年創辦宅急送,1996年創立泰康人壽,每一次都頗具前瞻性。
多年研讀經濟學積累的深厚素養和堅定的戰略定力,讓陳東升每次都能踩住時代的節奏。再次接受《英才》記者采訪時,陳東升感慨不已。
上世紀90年代研究日本,讓陳東升深刻地認識到,規模龐大的保險資金往往是國民經濟中長期資金的重要來源。由此,陳東升毅然決然進軍保險行業。
22年已過,如今泰康管理資產已達到1.2萬億,規模保費收入超過1700億元,其間泰康完成了業內第一單基礎設施投資、第一單另類投資、發行了第一筆次級債,第一家提出“保險+醫養”模式......總是第一個吃螃蟹,泰康也因此收益良多。
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時點上,聚焦陳東升、聚焦泰康,不僅僅因為他是中國改革開放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家;更重要的是他和他領導的泰康的成長歷程,見證了中國經濟的騰飛。年過六十,推動國人養老方式改變應該是陳東升下一個夙愿。
專注醫養
當醫養突然成為商業熱詞時,泰康已經先人一步;而當競爭對手奮起直追時,泰康已經扎起籬笆,樹立起行業標準。
今年,泰康之家蜀園醫養社區正式在成都開園。這是繼北京泰康之家燕園醫養社區、上海泰康之家申園醫養社區、廣州泰康之家粵園醫養社區運營之后,第四家持續照護醫養社區。
在陳東升看來,壽險資金進軍養老產業有天然優勢。保險資金規模大、周期長的特點,較符合養老社區長周期投資領域的特性。此外,資產規模龐大的企業更具優勢,能夠承擔投入期低收益、甚至零收益。陳東升告訴《英才》記者。
在業內,泰康資管一直以穩健著稱,長期穩健的高收益率,為泰康進軍養老產業提供了持續的糧草補給。
2007年3月,陳東升萌生了改變中國老年人養老方式的想法。2009年經保監會批準,泰康保險獲得首個養老社區投資試點資格。
燕園至今已開業三年,一期早已達到獨立業態99.7%的入住率。上海的泰康申園在開業一年之后,一期獨立業態入住率達到90%。目前全國開業的四個社區已入住超過兩千多位老人。
作為首個開園營業的養老社區,從北京燕園的運營情況亦可管中窺豹。2011年,泰康之家在昌平獲得了養老社區建設用地。2015年泰康之家·燕園正式開園,總建筑面積約31萬平米,共能容納約3000戶居民入住。去年8月燕園二期運營,新投入市場的216戶在此前即預訂一空。
缺少了醫療資源,“醫養融合”的模式便不復存在。按照陳東升的構想是“一個社區、一家醫院”,在養老社區配建以康復和老年病為特色的醫院,建立以長期健康管理為目標,設置獨立生活,對應完全可以自理老人;協助生活,對應半自理老人;專業護理,對應完全失能老人和記憶照護,對應失智癥老人四個服務區域,實現一站式持續照護(CCRC)。
實現醫養結合,重點布局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西南、華中經濟區域,在書寫泰康醫養這篇文章中,陳東升已構建起“東西南北中”的醫養全國布局架構。
泰康模式
今年6月28日,集團旗下泰康健康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在北京成立,將全面統籌泰康醫養康寧的布局。
泰康屬于“重資產+經營管理”的堅定派,拿陳東升的話說,就是泰康既要做養老社區的所有者,又要做養老社區的運營者。
泰康保險集團副總裁、泰康健投CEO劉挺軍曾向《英才》記者解釋:“重資產的好處是你能按照一個長期目標,去完整地擁有一流的養老設施、文化設施、體育設施、醫療設施和餐飲設施。形成規模經濟以后,就可以快速地形成并能支撐一個龐大的服務與管理團隊,泰康未來品牌的積累、專業能力的建設、團隊容納能力、專業體系的積累,一定比小公司強得多。”
泰康期望結合自身優勢及中國國情,創造中國版的泰康模式。
大健康生態圈
“泰康打造的是一個生態閉環,買養老保險的人在我這兒養老,買醫療保險的人在我這兒看病,買我的投資產品能賺更多的錢,可以支付未來的養老和醫療費用。這是泰康模式希望帶來的,健康長壽富足。”陳東升對《英才》記者表示。
“買了健康保險、醫療保險,保險公司給你支付住院費,這才是真正的支付。”陳東升指出,“泰康之家既是養老社區也是康復社區,是康養一體。泰康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養老社區連鎖集團,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康復連鎖集團。”
建設養老社區之初,泰康就提出了“一個社區,一家醫院”的理念。泰康每家養老社區均配建以康復、老年學科為特色的康復醫院,打造泰康國際標準康復體系,目前北上廣蓉四地康復醫院醫保資質已經全面落地。
為了構建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體系,泰康仙林鼓樓醫院作為泰康旗下首家醫教研一體化大型綜合醫院,著力整合全球優質醫療資源,發展學科建設。此外,泰康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共建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并將在成都建設西南醫學中心。
泰康就此搭建“三級醫院臨床診療+社區配建康復醫院+CCRC持續關愛社區”三層次醫養服務體系。
泰康還通過投資入股,成為多家醫療機構大股東,例如,控股中國最大的口腔連鎖醫療集團拜博口腔,戰略投資中國最大的高端婦兒連鎖和美醫療和亞洲最大、全球第二大上市醫療集團IHH醫療保健集團旗下的百匯中國.....
從搖籃到天堂全鏈條,泰康期望打造的就是全生命周期的服務。與此同時,打通保險和醫養兩個產業,并將其有效融合,實現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
陳東升有更大的夢想,那就是推動中國養老產業的發展。這一產業需要長期的戰略定力,甚至更加持久的耕耘。
以美國為例,大健康產業是美國第五大支柱產業,也是近十年發展最快速的領域,年產值高達3.5萬億美元,占GDP比重高達8.8%。而我國健康產業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5%,發展空間巨大。
研究美國大健康產業的脈絡,陳東升堅信醫養產業大有可為。而且美國大健康企業在資本市場表現同樣十分搶眼,躋身世界500強“保險和管理醫保”的6家企業均在美國。
運作理念上,泰康采用的是重資產模式。陳東升卻認為:“重資產模式意味著別人很難復制。而且泰康集中投資醫院、養老社區,未來將形成規模巨大的不動產運營能力,泰康將成為不動產的運營者,還會享受物業增值的利益。”因此陳東升分析稱,“所以重資產其實更應該有高估值,因為護城河將更加寬厚。”
由于兼具公益屬性,養老產業絕對不是暴利產業,從拿地、建造到推向市場,大概需要8-10年的周期,在這個周期里可能不會掙錢。
因此“不僅要跑得早,還要能熬得住。”在陳東升看來,這才是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從陳東升多年的創業歷程,到泰康22年的經營籌劃,陳東升都極富前瞻性。外界還在霧里看花時,他已經開始布局;而當對手猛然驚醒時,泰康已經成為行業標桿。
大規模舉牌、短債長投、爭奪上市公司控股權、網羅金融牌照,這些事情泰康一件都沒有干過,而扎入醫養這個行當,陳東升卻愿意再付出10年。
因為他始終相信“目標純正,心無旁騖,做正確的事,時間就是答案。”
來源:《英才》